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凸显。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最大亮点在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0关税”等,这是以往内地自贸区尚未完全做到的,将有利于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航空港口、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过,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也存在多个挑战,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体系,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
“三最”《方案》
记者:此次海南《方案》公布后,您认为最大的看点是哪些?您对此如何评价?
张建平:首先是对于境内关外“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以及推动金融自由化,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等,这是方案第一次明确提出来的,也是在以往自贸试验区中目前尚未完全做到的。
另外还有“0关税”,这完全符合自由贸易港功能的定位。比如香港只有4种商品征收关税,我相信海南日后征收关税的名单也不会太长。这有利于推进国际贸易、加工、国际物流中转,产生世界级的大港。对于海南来说,未来真正自由贸易港建设可能并不紧紧是一个,比如海口港、洋浦港等未来都会成为不同特色的自贸港。
《方案》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最大、最超前、最大胆的开放方案。在此之前,即便是上海自贸区,在开放力度和政策设计方面也未有海南《方案》的超前和定位明确。《方案》中不仅仅是设计关税问题,在税收问题也有很大的突破,“两个15%”显示出国家建设自贸港的决心,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吸引海内外企业集聚。
在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推出海南《方案》,是切实践行坚定的支持全球化,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组织框架,支持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和务实行动。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体系,正在受到人为的政治性破坏,保护主义严重干预,当前全球经济不仅面临衰退风险,也面临断链、断供、脱钩的威胁。由于在世界全球化过程中,世界所有经济体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未来整个世界都是危险的走向,海南自贸港推出,实际会给合作伙伴提振信心,坚定地继续通过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两个轮子来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海南自贸港的建设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更好融入世界经济、融入区域经济、融入亚太经济的重要突破口,是未来重要的增长极和创新极。
记者:《方案》产生的影响主要在哪些层面?未来海南之于全国其他省市的地位是怎么样的?
张建平:《方案》影响是多层面的。从省一级的层面看,海南会成为国内最独特省份。海南未来主打的三大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将会加快国内外优秀人才、庞大的资本以及技术到海南集聚,推动海南高质量发展。
海南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金融自由化程度、人员自由出入、税收洼地效应、提高免税购物金额等一系列举措,将成为自由贸易和投资的天堂,也能带动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地产、物流、商业零售等相关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国家层面而言,海南《方案》也是史无前例的。过去的自由港是在资本主义法律体系下构建的,而海南则将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下建设。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放大,中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管理体制机制突破方面,与国际先进制度的衔接,将对国家整体改革开放作出贡献。
亚太现在是全球名副其实的经济增长极,海南自贸港建设助推亚太经济强劲的高质量增长,发挥有效的整合,会产生新的增长极。对中国而言则是更好地完善经济体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的完善,这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多行业将爆发式增长
记者:您认为未来将会对海南的哪些行业带来利好?
张建平:短期最先利好的是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物流行业、航运港口等新基建、老基建等,当然还有旅游业、商业零售、国际贸易等在短期都能得到明显的刺激和振兴。
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来自世界的跨国公司,智能制造、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5G等高端产业也会到海南集聚。
另外,结合海南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还会依托自贸港的建设,把旅游、健康、康养、养老、体育、休闲、娱乐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和集聚。
真正的自贸港,它必然是要推进自由贸易、自由投资、人员的自由流动,也包括低税率,还有金融自由化、外汇兑换的自由和便利,因为中国现在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是体现在外汇市场还没有真正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资本账户还没有完全开放。未来这些重要的任务都是需要去逐步探索,分步实施,所以海南未来在人民币国际化、金融自由化、外汇兑换自由化等方面,都承担着很艰巨的探索任务。
记者:如何理解“0关税”、低税率等政策吸引力?
张建平:国内很多省份也都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但是在这种卡口的管理,还有自由程度方面其实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目前我们还很难真正做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但海南是一个海岛,有天然的屏蔽效应,这对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管理和服务是有便利性的。
海南不仅是“0关税”,而且有“两个15%”的低税率(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5%),这些税收政策对所有的中外企业来说,都是一种吸引力,相关行业的企业会大量来海南投资、集聚和兴业。
另外,吸引力也来自于企业在一个自由经济区当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基于全球市场、亚太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需求,去进行产业链的商业模式设计和衔接、价值链的搭建,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南会得到宝贵的发展机遇。
四大挑战
记者:您认为当前发展海南自贸港的挑战是什么?对此有什么建议?
张建平:最大的挑战是与自由贸易港适应的法制基础。
无规矩不成方圆。像迪拜这样的自由贸易区,它的发展就是基于迪拜获得了阿联酋非常独特的法律规定和设计,突破了伊斯兰禁止做金融的规定。而海南此次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就是在国家的授权基础之上,需要海南和国家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尽快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是最大的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境内关外的模式,如何来具体操作的问题。海关的监管以及配套的相关检验检疫措施、人员流动,特别是资本的流动这方面如何去监管,这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就是在金融自由化的配套和外汇兑换的自由便利程度,以及金融账户体系中,自贸港的金融账户体系和国内的账户体系之间,海外离岸的账户体系之间资金的运作效率、运作体系的设计,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体系也是非常复杂的。
第四个挑战是海南北有中国香港西有新加坡,在这样的两大自由港的中间地带,如何能够推动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并且能够让相关的产业成长起来,其面临着非常大的竞争和压力。